文章
  • 文章
搜索

健康新闻资讯

按钮
名医访谈
详细内容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州火针传承人---纪学军

微信截图_20230505162746.png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砥砺奋进,扬帆起航。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今天,中医药已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药卫生资源,它已发展演变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让中医药成为中国的国家优势,造福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健康,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3 年特别报道在中医事业发展中,守护人民健康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纪学军老师。

1632104949-1.jpg


专家姓名:纪学军

地区: 江西

专家特长:痹痿、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治疗风湿骨痛,肌肤冷麻酸胀,含头颈五官、经筋体系。

纪学军老师传承于家父纪绍宗。纪绍宗老师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州火针”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火针医疗50多年。其家传火针医术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经》,具保健医疗和科研价值。纪学军从事火针医疗30多年,传承弟子还有纪永盛,纪铭灏、纪铭清、纪铭轩纪永盛李玉英纪清正。

其父纪绍宗感悟火针之精髓,写有“传统火针人”回应“纪晓岚十个一字赋”:“一针一灯束一热,一针一灶除顽疾,一针一穴处方贴,一针一治乐一世”。

注解:

第一句:是指中华民族创造。“燔针”指“火针”:人为取巧“火”,“高热能”为人(“人体经络体系”之身体)治疗疾病的“物理疗法”,现统称“火针”。

第二句:“一针、一灶”指临床上对“人体”外在“机体”局部诊查出“阿是穴”,现代中医学有称“病灶”的位置。很多有谓“疑难症、顽疾”的“病症”,不是“抓脉把脉”,也含有关“仪器”能诊查出来的事实。只有医者经手指“揣摸按捺”的“传统诊治方法”才能“诊查”出来的“阿是穴”病灶(也有“顽疾”之称),都是能被“火”的“高热能”散化的“物理疗法”。

第三句:“针灸”有“处方贴”。即由2-3个“俞穴”以上“穴位处方”治诊,是促相关“经脉——脏腑”自主功能作用发挥“处置”作用的“诊治”。故“中国针灸外治法”(“灸”字就包括了“火针”,都是巧取“高热能”为“人体”保健疗疾的目的)。“针灸”有“阿是穴法”和“处方穴法”临床。犹如“中医药”专业的“单方”和“处方”,“针灸”有“阿是穴法”和“处方穴法”。

第四句:人为巧取“火”的“高热能”保健疗疾的“中华传统火针”人,唯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与大自然生存搏斗实践有创造获得。“信州火针”作为“火针物理疗疾专业人”深知“火”作为“高热能”进入人体内,只有益而无害,无负作用。是为广大人民身体健康,无病、无痛、健康生活的物理疗法。因而有“一针一治乐一生”的悠久史实。故有“中华传统火针”世代相传至今。而且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提高,并为世界人民保健疗疾的物理疗法。1995年《中华火针疗法》的“火针物理疗法”专著,已“深受国内外患者信赖”的事实史实作证。

火针起源于2700多年前,疗效特殊。

      火针为什么能治病呢?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州火针创始人纪绍宗向记者给出了解释。纪绍宗说,在酒精灯火焰的烧烤下,针身的温度能达到900度左右,当火针离开后,人体会感觉到一种热辣辣的滋味在全身蔓延,这也正是火针的原理所在,即“借火助阳”,借助火热,温壮阳气,这种被导入的火热,在人体内可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起到防病治病及镇痛的作用。火针不仅可以点刺发病部位,也可以点刺经络部位。

      根据现有的文字资料记载内容分析,火针疗法至少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了。家族传承火针疗法已有千年以上。纪绍宗告诉记者,他曾经和写过《中华火针疗法》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郑学良教授一起探讨过,我国著名的古典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灵枢经*九针十二原》中载有“……九曰大针,长四寸……”描写正是火针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火针被称为“燔针”,当时认为主治寒症,急症,并相传至今。

纪氏信州火针疗法具有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助阳化取、消徵散结;状阳补虚、升阳举陷;攻散痰结、消除疬;生肌敛疮、驱腐排脓;助阳益气、解除麻木;文通经络、祛风止痒;运行气血、解痉止挛;引热外达、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温中止泻;补脾益气、通利筋脉的功能

纪学军老师从年少就跟着父亲(纪绍宗,中国名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州火针传承人)身边,聆听家父对《黄帝内经》《灵枢经》《素问》等传统医著的阐释。家父经常给纪学军介绍和讲解家族火针的传承历史和火针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了纪学军老师对中华火针的博大精深的认同与好奇,对火针悠久的历史和火针在中医药里面的传奇性充满求知欲。

微信截图_20230505162942.png

1985年始父亲教我亲自临床施治。30多年如一日,因为火针见效快,急.慢性疾病病患者在我的火针治疗下任何病情都已好转至今无复发者。被患者认可。行医30多年来,本人一直使用自己家族传承火针疗法的技术来帮助更多患者。为人民服务,造福人类!

中华民族“传统火针”

(纪氏“传统火针”)

· 古 诊 针·

“传统火针”是人为巧取“火:高热能物理”;用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保健疗疾的物理疗法。至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早在“北京猿人”时代,就已有继承发扬迈进“火砭术”(考古专业有“用火多种痕迹、石片、石锤等178件遗物”报道作证)。随“砭术”世代推传发展,到中华有“冶金术、锻造工艺”科技的“诸侯时期”随“符号标记”之物已有“形声相益曰字”物理“规范统一”。在“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的各“诸侯小国时期”,对“中华儿女——人民”科学发展再创造的“金属九针”(燔针)“物理疗法”定为“国医、国学”教育后世子孙。正如《黄帝内经灵枢经》又名《针经》作证,其“九曰:大针”就是“火针”(是历史上检字排版“火”与“大”有误所至)。

“传统火针” 临床理论依据源于《灵枢经》所论“十二经筋”(“人体机体”)和“十二经脉”(“人体肺腑”)。其适疟症为“人体经络体系”(“阴阳十二圣经”)局部受阻闭的诸多轻重病症。是中华(中医)最古老独特的针灸疗法,尤其是治疗酸胀、麻痹、痛肿,或“并发症”,疑难症(即:

“肌肉、筋骨、关节含五官”经筋体系“的病症——“内外科兼治”的特色)。疗效长久卓著,深爱国内外患者信赖(立竿见影,不易反弹常见)。

为继承和充实、完善“中医:经络学说”的整体观,实现“中西医结合”与“人体科学”接轨,使“中医科学”和“人民”一词一样,广传世界。为“人体”:“人类——世界人民”作“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保健疟疾服务。

正如《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髓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容入于骨,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所论的“经络学说“,就是“阴阳十二经”的“人体”,证明“网络”的“人体经络体系”(经络学说),是中华民族超前的“人体科学”之一。

中国名医:“传统火针”纪绍宗代表性传承人.“信州火针”继承人:古诊针·纪学军

传统火针”演变简述

(“古诊针·简历”)

《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道出“人体”具“网络科学”与“人体科学”于一体“天人合一论”整体观。故有“十二经脉系统”内在脏腑和“十二经筋体系”外在“皮肉、筋骨、关节含五官头脑联属体”(机体);构成“阴阳十二经”之“神灵枢体”。

《灵枢·经筋》“十二经筋”,有与各部生理组织一一相应结合论,又都有“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指导;《卫气》有“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得病之高下”“传统诊治方法”。

是《史记·扁鹊传》“至今言‘脉’者,由扁鹊也”误导、规范,发展到1822年清道光2年“太医院下令:永远禁行针灸”、开“独尊中药为国医”改革,至“火针、解剖、经筋”在中医专业外。

199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郑学良教授、申俊军著《中华火针疗法》深受国内外患者信赖。“世界针联”主席陈绍武有:“继承特色、发扬火针。推陈出新、造福患者”,也获得“中医学”权威认可。

《灵枢·叙》有“古人有言:为人子,不读医书尤为不孝也”,史上有“秀才改行医,拿饼下茶”俗语,故“中华传统火针”人,一直是用“人为巧取火:高热能物理疗法”,在民间为劳动人民减轻诸多疑难病痛“保健疗疾”的“中医拾遗”。

                          中国名医:古诊针·纪学军                     2014年5月13日

火针(古称《灵枢经. 燔针》)基本情况: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又称燔针,烧针,其疗法源远流长,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火针简单便捷、效果显著,作为一项民间医术,一种民间文化,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

历史沿革:火针医疗的理论依据源于中医理论《灵枢经》,《灵枢经》医学又称《灵枢》、《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绝对权威。火针医疗传承人纪绍宗、男、74岁,江西省上饶市人,从事火针医疗50多年。其家传火针医术源于《灵枢经》,具保健医疗和科研价值.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等,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枢·寿夭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有“烧针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直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云:“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内及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代火针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长针深刺,治疗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短汁浅刺,治疗风湿痛、肌肤冷麻等病症。 

火针疗法是将体针烧红,刺入人体的部位或穴位,去除疾病的一种刺方法。


  1. 功效:


  2.  祛寒除湿、温经止痛 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因引起的疼痛。


  3.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 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 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4.  助阳化气、消徵散结 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 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局部取穴。


  5.  壮阳补虚、升阳兴陷 脾胃阳虚→胃下垂。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 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6. 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火针促进气血进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破溃已成脓肿。


  7.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 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8.  助阳化气、解除麻木 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9.  温通经络、祛风止痒 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 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10.  运行气血、解痉止挛 适应于面肌痉挛,多因肝血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11.  引热外达、清热解毒 根据“以热阴热”,“火郁发之”的理论,火针可治疗因热毒内蕴,拒寒凉药而不受之热证如乳腺炎、带状疱疹和腮腺炎。


  12.  健脾利湿、温中止泻 火针具有增强阳气,调节脏腑、收摄止泄的功能,可以治疗慢性肠炎。 取穴:中脘、天枢、长强。


  13.  补益脾气、通抻筋脉 火针能助阳化气,使脾胃气盛,则气血化生充足,筋脉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肉丰满。 治疗痿证。


  14. 针具:


  15. 材料 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 材料:钨锰合金


  16.  结构:针尖---尖而路锐 针体---坚硬挺直 针柄---隔热不烫手 。


  17. 型号: 型号 直径 适应范围 细火针 0.5mm 面部、老人、儿童 中粗火针 0.8mm 四肢躯干、压痛点、病灶周围 粗火针 1.1mm 病灶部位如窦道、臁疮等。


  18. 操作:


  19. 定穴位: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 方法:拇指掐“+”字 


  20. 消毒:75%酒精 


  21. 体针加热: 酒精灯点烯,右手以握笔式持针,针尖和部分针体插入火焰中,根据针刺需要深度,决定体针烧红的长度,烧针以通红为度,针红则效力强。 


  22. 进针: 趁着针红,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敏捷的将针拔出,全过程二分之一秒。 


  23. 出针后处理: 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


  24. 医嘱: 火针当天的正常反应为针孔发红、发痒,注意不能搔抓,当天不能洗澡。 


  25. 注意事项:1)操作要点:红、准、快。2)体质虚弱者采取卧位。3)糖尿病者慎用火针。


  26. 适应证:

 内科:关节炎、胃脘痛、过敏性哮喘、肺气肿、面肌痉挛、未梢神经炎、阳痿、遗精。 外科:乳腺炎、腱鞘囊肿、瘰疬、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静脉炎、脉管炎。 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外阴子斑 皮科: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牛皮癣 七、典型病例: 八、小结: 火针疗法具有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助阳化取、消徵散结;状阳补虚、升阳举陷;攻散痰结、消除疬;生肌敛疮、驱腐排脓;助阳益气、解除麻木;文通经络、祛风止痒;运行气血、解痉止挛;引热外达、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温中止泻;补脾益气、通利筋脉的功能。 火针源于古代,发展于当代,火针操作要领:红、准、快。火针疗法可以治疗内科、外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等许多疾病,其疗效迅速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纪氏火针医疗具保健医疗和科研价值;在各级刊物发表医学论文计10多篇。《传统火针医者谈“火针疗法”》刊《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增刊第九卷P46-47。 《谈火针部分功能》刊《亚洲医药》第九期P395-397。2002年2月再刊《中华医学研究精览文库》综合卷P2973-2975。 《传统火针“诊治方法”》刊四川科技出版社99年4月出版《医学探微》P40-41本文2001年8月获西部文化经济文集优秀论文特等奖。 《四谈火针疗法》刊《全球远程医学与国际东西方医学优秀成果研究》特点:火针集一般针灸(毫针)的激发真气的作用和艾灸的温阳散寒的作用于一身,其作用原理 一、 借火助阳 二、 开门祛邪 三、 以热引热 。对一些特殊疾病有更强的作用和更好的疗效。 

省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纪绍宗,男,74岁。江西省上饶市人。从事火针医疗50多年。其家传火针医术源于《黄帝內经》《灵枢经》,具保健医疗和科研价值。传承弟子纪学军从事火针医疗30多年.纪永盛.纪铭灏.纪铭清.纪铭轩.李玉英.纪清正

所获荣誉:

2012.12.15 第三届全国名老中医临床技术特效疗法  特邀嘉宾;

2013.5 第四届全国名老中医临床技术特效疗法  传承奖;

2013.8 中国高级特色理疗师;

2013.8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疗法 专家顾问;

2015.3.25 针灸科医师  ;

2015.11.17 信州区纪氏火针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成立;

2017.11.18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2017.12 入编“健康中国”第一卷 《中国中医疑难病博学荟萃》;

2018.1  第八届全国名老中医绝技演示交流大会  特邀嘉宾;

2018.5.13第十届中医文化节授予:中医事业突出贡献个人;

2018.9 授予:全国中医疑难病特效疗法及军地专家特殊贡献个人;

2019.11.1第一届全国中医优势大会组委会理事;

2020.7.1授予:全球中医面对面岐黄中医理事健康顾问;

163210F57-15.jpg

2020.. 授予:全国最优秀中医理疗传承人;

2021.7.27.中国道医师资格证;

2021.11. 百位杰出民间名医;

2022.6. 九州华夏国医网 名誉顾问;

2023.3.14.中医药科研主席(中医全科)



1.擅长使用火针技术治疗疑难杂症

(1)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等,曰燔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枢·寿夭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有“烧针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直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云:“人身诸处皆可行针…。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长针深刺,治疗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短汁浅刺,治疗风湿骨痛、肌肤冷麻酸胀。有病去病,无病强身健体。

1632104F1-20.png


(2)医术专长适应症或适用范围:疑难杂症

酸胀、麻痹、肿痛、弊痿或“并发症”疑难杂(即“肌肉、筋骨、关节、含头颈五官、经筋体系”诸病症)

(3)医术安全性:技术安全,无毒副作用

(4)医术有效性:方法独特、疗效明显。

(5)医术潜在的风险性及防范措施

A.微痛:痛如蚊虫叮咬,妇儿皆可接受。

B.安全:低损伤,无污染,无血液感染。

C.简捷:不用提插捻拨,气血通畅。

D.高效:近远期疗效好。

E.快速:立即见效。

F.广泛:可用于大医院、社区和农村。

G.易学:术者易于掌握。

H.和谐:患者愿意接受。

2.擅长使用火针技术诊治风湿骨病

(1)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针灸物理通其筋脉.循调血气人民健康。

(2)医术专长适应症或适用范围:酸胀、麻痹、肿痛、弊痿或“并发症”疑难杂(即“肌肉、筋骨、关节、含头颈五官、经筋体系”诸病症)

(3)医术安全性:安全可靠。

(4)医术有效性:疗效长久卓著.

A.微痛:痛如蚊虫叮咬,妇儿皆可接受。

B.安全:低损伤,无污染,无血液感染。

C.简捷:不用提插捻拨,气血通畅。

D.高效:近远期疗效好。

E.快速:立即见效。

F.广泛:可用于大医院、社区和农村。

G.易学:术者易于掌握。

H.和谐:患者愿意接受。

(5)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A、取穴:查灶辩病,不必辩证。

B、刺针:一针进出,不需停留。

C、效果:进出针即有作用。

D、疗效:方法独特、技术安全、疗效明显。

治疗过的部分患者:



部分荣誉证书



1632101b3-30.jpg

16321063N-31.jpg

163210O43-34.jpg

163210H37-33.jpg

纪学军医师对痹痿、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治疗风湿骨痛,肌肤冷麻酸胀,含头颈五官、经筋体系。等各种疾病的治疗有极高的声誉,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荣誉却非常谦虚。他用高尚的医德、热情的服务、认真的态度挽救了一个又一个久治不愈的患者,为健康中国建设、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未经本人同意 ,不得转载和编缉或剪缉。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seo seo